
福海沿革

福海宮扣人心弦的沿革故事
帶領你一窺歷史












相傳在明末清初時,在廈門港沙坡頭漁港海灘上有塊石頭,狀似老虎,石頭上有座小宮廟稱為『虎仔宮』
有一次,一位姓阮的『尫某陣』(夫妻船)因觸礁,把船抬到宮前修補,修好漁船出海前夕,夫妻倆虔誠地向宮內的媽祖神像祀拜,並許願如果將來發達,一定要為媽祖重建一座大廟
後來阮姓漁戶果真的從『尫某陣』擴展成『大釣艚』,於是夫妻倆回到廈門港還願,結合了當地張、阮、歐三大姓,改建成了廈門港最具規模的宮廟,並取其諧音,將『虎仔宮』改名為『福海宮』
文革後,原廈港『福海宮』被拆毁,陳氏家族於1988年在台灣基隆重建『福海宮』,這又是另外一個漁戶還願的故事了
正統道教的傳度授籙制度是既神聖又神秘的核心儀式
1844年(道光甲辰),吳玉典在廈門港福海宮留下了這段繳籙記錄
吾繳籙疏意附在繳籙文檢之內
時在道光甲辰梅月念六夜在燈下,弟子白玉荷盥手敬錄
廈門港福海宮後天賞先姓白
郡城度師曾演教再傳阿公店街弟子吳玉典敬錄
究竟是在此設壇?抑或祖壇返鄉休息記錄?
歷史的殘篇斷簡,留給後世研讀者,無限想像空間
媽祖廟,究竟是佛教?或道教?並沒有一個定論,因為它包容性比較大,同時又去除了佛教/道教正統的繁文縟節,因此全世界的媽祖廟,歸屬佛教/道教都有,即便是湄洲祖廟,也可以看到佛/道神像相容
一說,來自於媽祖誔生起源,為觀音賜丸,故為佛教
一說,來自於年少時,井中得道士賜符令,故為道教
廈門佛教誌,記載—
1933年(民國二十二年)蔣以德居士翻修廈門港福海宮…
1939年(民國二十八年) 大乘佛教青年會在廈門港福海宮設立布教所
20世紀40年代以前嘗有僧人住宮
新廈門指南,記載—
1941年(民國三十年) 福海宮。在廈門港。廟祝蔣以祥等四人
註:蔣以祥為蔣以德兄長
按陳怣肉口述(其長子陳進轉述)
1949年(民國三十八年)福海宮,設有十二位董事輪值,陳怣肉為董事之一,此時又轉回道教
1938年2月日本侵華
金門淪陷後,日軍即窺視廈門,日艦經常炮擊廈門各地,日機亦多次飛來轟炸、掃射。1938年2月3日,日機7次來炸,出米岩一帶民房被炸毀63間,居民被炸死16人,傷15人。24日下午,日機2架往曾厝垵附近,廈港福海宮後投彈6枚,致2人死,6人傷
1949年6月9日(農) 陳耀明口述
廈門港鎮殿二媽祖金爐發爐,指示欲隨陳氏家族海上巡狩,信眾執意不肯,惟連續發爐三日後,輪值董事連夜送至陳怣肉家,暫請供奉
1949年8月25日(農) 國共戰爭
張仙羅口述,按其記憶離鄉日,換算國曆,正是國民政府最後一天撤離廈門日,以軍令強行徵調全廈門港內漁船,載運國軍,撤退至金門
陳氏家族除年幼外,無論男女(含漁船),以一等運輸兵,隨時徵用運補,歷經古寧頭,93砲戰,823砲戰,直到砲戰擊毁漁船為止
1957年12月7日陳怣肉投奔自由家族團圓
1958年10月 媽祖擋砲戰神蹟日
陳進口述,約莫在金門漁會理事長遭砲擊前後
鐵盒子裡放的是媽祖擋砲彈的斷手,時間約在民國四十八年八二三砲戰過後,陳氏家族金門十年皆住船上,未分配眷村,唯一的財產—漁船已被擊損,當砲彈來襲時,只能四處躲防空洞
一日,一名佛祖宮的師父,冒著砲擊,特地跑去告知張仙羅女士:『你們家媽祖擋砲彈手斷了』!
因躲防空洞時,媽祖皆護持在身,實無可能斷手而不知,故張仙羅女士在半信半疑下,請示媽祖,脫戰袍查看,果然供奉的軟身媽祖手斷了
經師傅接新手後,媽祖指示斷手留給家族紀念
此斷手經保存六十年後,2019年媽祖透過江先女師姑溝通,才由鐵盒子裡轉出,目前供奉至媽祖座前














1959年因砲戰船毁,國防部同意廈門籍漁民遷居台灣,租賃國有地寄居於基隆市中正區三沙灣,陳氏家族由自建木船從零開始,經營赤宗船
從一艘到十來艘,由木造赤宗船到中小單拖鐵船,期間六兄弟感念媽祖護持家族團圓平安,經請示同意,邀請媽祖入股當股東,並透過每航次獲利累積媽祖基金
在媽祖庇佑下,最多漁船時,高達三十餘艘,並與社會賢達,共同發起成立了台灣漁業保險合作社、基隆市中小單拖協會、基隆市魚類運銷合作社,以維護漁民的權益
1966年大陸文化大革命,廈門福海宮被改建為廈門感光廠加工硫酸鈉
1987年媽祖基金累計近30年,大家長陳怣肉彌留之際,念茲在茲,建廟還願,期間廈門市政府多次表達,期許陳氏家族回廈門原舊址重建,唯媽祖屬意在現址奠基
1988年12月1日(農)終於在基隆完成廈門福海宮重建
參考資料:
廈門地名第八輯 一 陳復授
正一經籙初探 — 以臺灣與福建南安所見為主
修水縣道教正 一 派經籙父本略說
廈門佛教誌
新廈門指南
侵華日軍暴行總錄/抗日戰爭紀念網
國家圖書館縮影資料室
金防部看不下去呈國防部請求補償文
中央日報
廈門市志—第三冊P103
福海宮進廟安神座請柬